有時候常常會想,現(xiàn)實中到底有沒有那種為了心中那個或稱之為道,或稱之為大義,或稱之為理想的東西而放棄自己個人權(quán)益的人,財富、生命、愛情、親情毫不猶豫地舍棄,終其一生為信仰而戰(zhàn)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次心跳結(jié)束。
安徽合肥有一條路,叫“繁華大道”,通往這條“繁華大道”的有一條小路,叫“延喬路”,這條路是以兩個年輕人的名字命名的,他們叫陳延年、陳喬年。在中國陷入內(nèi)外交困形勢的上個世紀,兄弟倆懷抱救國之志,在周恩來、趙世炎的影響下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盡管是陳獨秀的兒子,但陳延年、陳喬年完全沒有把父親作為倚仗,在碼頭上扛過麻袋,在報館里湊合過夜,吃過苦,挨過餓,卻從沒有把這些放在眼里,只心系國家,想依靠自己的微薄之力喚醒當時那個孱弱的中國,拯救千萬于水火中掙扎的人們。
蜉蝣安能撼動大樹,這是連小孩都知道的道理,可他們卻想要用心里那一小撮微弱的火苗點亮那個黑暗的世界。我們以今天過來人的視角看,他們做的一切都是“值得”的,一切最終都是有回報的。
但他們沒有我們的上帝視角,他們看到的,只是八九匹猛獸在瘋狂撕咬這個只剩幾口氣的病獅,是無數(shù)國人在饑餓、疾病、剝削中絕望掙扎,是餓殍遍野、易子而食。沒有經(jīng)歷過的人應(yīng)該不能完全體會當時的慘狀,對于那時的他們來說,相比于希望,覆滅、被吞沒似乎更切實際。
但就是有這么些人,明知往前也不一定會找到光亮,但依舊堅定,甚至用自己的生命獻祭,在晦暗里踩著荊棘向前。1927年,陳延年被捕,行刑時,劊子手喊他跪下,他不肯屈服,最后以站立的姿勢被敵人亂刀砍死,犧牲時年僅29歲。一年后,弟弟陳喬年被捕,他在被施行酷刑之后,在獄中說到,“讓我們的子孫后代,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”,犧牲時年僅26歲。
今天,高樓林立,車水馬龍,我們不用擔心外族的侵犯,不用為吃不飽、穿不暖發(fā)愁,但我們不能忘記,今天的一切是先輩們生生用血與肉博出來的一番天地,是這群有堅定信仰的人披荊斬棘為我們換來了盛世太平。前人先輩們可以舍棄一切為信仰戰(zhàn)斗,我們又如何不能為了心中那個理想奮斗終生?
當然,今天人們的行事方式大多從自己的角度出發(fā),聽起來似乎會被打上自私的標簽,但反過來想,如果一個人在做事情當中總是委曲求全,久而久之,這些委屈的情緒會積攢起來成為小我的養(yǎng)料,最終會以一個更大的負向能量爆發(fā),結(jié)果也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。
但完全從自己角度出發(fā),不顧他人感受,只為自己開心,對他人而言可能會造成無意識的傷害,而對自己來說,獲得的快樂也不一定是真的快樂,利己主義的漩渦只會把人越卷越深,需要不斷汲取“養(yǎng)分”才可以持久存活。
以一個更高的維度觀察自己的內(nèi)在,感受自己思維運作的方式,我們或會更清晰地看清自己,不至于太過忽視自己,也不至于太過在滿足自我中沉迷。亦或許,我們將有更明媚的目標,盡管不能像先輩們那樣用生命書寫奇跡,但至少可以不那么計較得失,可以做一些有價值的事,努力將前人們開創(chuàng)的事業(yè)推進向前,只求無愧于心。
歷史上所有或各種成功之士其實均表達過一種共識,即:沒有使命,就沒有某種真正意義上的成功、幸福和快樂。
可能,一生或一生中的某種關(guān)鍵階段最好是在戰(zhàn)火中前進(有時、某種角度某種程度上也許是被動的),因為格局有時也是被撐大的。